我们把查询放在这里了!

和谐公交
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2008-09-18

 

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背景

全世界已有2000多个城镇在9月22日举办过“无车日活动”。我国在200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有110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无车日”成为展现现代交通文明理念、推行合理的交通解决方案、表明ZF发展绿色交通的态度和决心、展示和校验城市交通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机会。

  在中国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交通,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鼓励ZF采取行动改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完善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认识,鼓励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29届AY会的成功落幕,北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让市民享受了久违的畅通和洁净的天空。实行单双号交通限行并封存部分公车后,北京市每天有100多万辆车被禁止上路,减少小汽车出行无疑是城市交通状况改善和污染控制的最有效措施,也为我国城市重新思考交通发展模式做了最好的试验。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持续增加步行区、自行车道和公交专用道,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正成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选择。

  依赖小汽车交通的社会就意味着是一个依赖石油燃料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交通服务已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我国交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30%,已日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交通耗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并逐步对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正处于城镇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面对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急剧上升的交通能耗、日益加剧的交通污染、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经济损失和城市发展活力的丧失,必须选择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求,有助于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让“无车日”给城市一个机会!

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题——人性化街道

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题为:人性化街道。这个主题要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扩大汽车的道路空间并不能解决现在交通所面临的难题。相反,减少汽车的道路空间反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不减少个体出行的情况下为所有市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道路空间的重新划分不是想让开车人的生活变得困难,而是想改善所有人的交通选择权及城市生活质量。这一主题鼓励地方ZF努力改善和重新分配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的道路空间。它还强调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围绕该主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陆续开展“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示范城市评选”活动。

  来自全球的案例研究表明,减少低效小汽车使用的空间并不会加剧周围街道交通拥堵,相反,人性化街道的建立会创造出更宜居的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并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等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出行。绿色交通出行具有多方面益处:

  1. 提高效率:绿色交通出行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2. 节约能源: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3. 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4. 有益健康:市民采取绿色交通出行可以增加日常锻炼的机会,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